焦點
-
不安份的玩家基因,ASUS ROG Maximus VIII Gene主機板
ASUS ROG系列是針對電競與超頻設計的旗艦級主機板,在ASUS消費性主機板中,是被定位在頂級應用,因此在晶片搭載上,無論是Intel或是AMD,只有該品牌的高規格系統晶片,才會被納入ROG主機板系列,目前Intel最新的第六代處理器搭配的最高規格晶片為Z170,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玩家的主機空間差異,也推出不同尺寸的主機板,ASUS ROG系列主機板中,搭載Intel Z170晶片的Micro ATX主機板,就非Maximus VIII Gene莫屬了。 ROG Maximus VIII Gene(俗稱M8G)雖然在尺寸上略小於一般常見的玩家級主機板,但是依然提供完整且豐富的介面,主機板本身搭載4條DIMM,最大容量可支援到64GB的DDR4記憶體,在儲存裝置連接部分,直接採用2個SATA 6Gb/s與2個SATA Express介面組成,此外,M.2介面可支援到最長22110的規格,使儲存容量與傳輸速度都有更大的發揮,主機板提供PCIe x16、x8與x4插槽各一個,可滿足雙顯示卡(NVIDIA SLI與AMD CrossFire)需求的玩家,後端設計則是提供6個USB 3.0與2個USB 3.1連接埠,其中2個USB 3.1連接埠分別為Type-A與Type-C規格,有線網路搭配Intel I219V網路晶片,並具備LAN Guard設計,可耐靜電與抗突波,提供穩定可靠的網路傳輸,M8G主機板雖然僅為Micro ATX尺寸,但是仍然提供完善的連接介面。 ROG系列主機板本身就是一個給超頻玩家發揮的平台,M8G主機板具備10相處理器供電,在超頻步驟上,熟悉手動超頻的玩家,可以利用BIOS中提供詳細的時脈與電壓選項來進行超頻,依照自身對於零組件的認識將各部效能發揮,對於不熟悉超頻的玩家,可以透過ASUS設計的自動超頻功能Dual Intelligent Processor 5,讓主機板上的TPU晶片協調EPU與Pro Clock晶片,調整電壓與時脈,藉由偵測方式,穩定調整時脈,玩家若是安裝散熱能力較強的風扇,並在BIOS的一鍵超頻中設定,讓系統納入超頻考量,即使是自動超頻,系統也可以將處理器和記憶體的時脈以最好、最穩定的方式發揮應有的效能。 M8G主機板另一特性就是電競導向的設計,ASUS長久以來就針對遊戲玩家需求,在軟硬體層面,針對遊戲應用發表不少趣味性的設計,或是讓玩家在執行遊戲時,享有更高效能的運算,M8G在音效與網路連線上,皆有其獨特性,音效搭載全新設計的SupremeFX 2015音效方案,並且在電路設計上有所區隔,搭配音響級的電容,遊戲中的各項背景聲音與細節聲響,皆能精準呈現,再透過訊號放大器的加持,還能接上高檔耳機,享受音樂之美,音效軟體搭配ASUS獨家設計的Sonic Radar功能,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上,可以掌握戰場聲音方向,提早預警且先發制人,也可透過Sonic Studio II調整音訊輸出與環境模擬。 在網路連線部分,M8G主機板以Intel網路晶片,降低處理器工作負擔,網路連接埠也具備LANGUARD設計,可對抗靜電與突波,增加網路連線穩定度,確保網路傳輸品質,目前是搭配GameFirst III連線管理程式,接下來也將推出GameFirst IV,玩家不僅能直接控管主機對外的頻寬傳輸用途,也可以交由軟體自動化調整,想要增加遊戲傳輸的順暢度,就將遊戲設定為優先,想要讓影音傳輸速度更快,就將影音傳輸設為首位,讓網路不塞車,也不打結。 ASUS除了在遊戲趣味性與傳輸穩定的有所著墨外,在內部資料傳輸與儲存的設計上,ROG主機板也提供了RAMDisk與RAMCache兩種功能,藉由RAMDisk程式,玩家可以直接把記憶體設定為磁碟機存放資料,利用記憶體的高速傳輸特性,提高遊戲讀取與載入的速度,而RAMCache是新一代主機板才加入的設計,有別於RAMDisk需要將記憶體規劃成磁碟機才能使用,RAMCache可以直接將記憶體與硬碟合作,將常用資料載入到RAMCache中,簡單步驟即可安裝並啟用程式,利用高速的記憶體讀寫效能提高硬碟讀取速度。 在遊戲控制的設計上,M8G主機板也可搭配Keybot II與Overwolf功能,Keybot II是利用主機板上的晶片,以及軟體設定,讓一般傳統鍵盤接上M8G主機板後,直接變成多功能鍵盤,玩家不用電競鍵盤,一樣可以享受到電競鍵盤帶來的巨集或是多功能設計;Overwolf是針對長時間投入遊戲的玩家們設計的程式,以 Widget小工具的樣貌呈現,其中包含畫面錄影、直播、即時通訊、音樂播放、遊戲,另外也具備瀏覽器功能,玩家可以一邊遊戲,一邊使用Overwolf提供的瀏覽器查詢攻略資料,也可以載入Skype、Facebook等帳號,即使在遊戲中,仍然可保持通訊,不遺漏任何聯絡或訊息。 ASUS Maximus VIII Gene主機板雖然是Micro ATX設計,不過並不削減主機板在超頻與遊戲上的功能,更具智慧的超頻設計,無論是否熟悉超頻手法,玩家都可以輕鬆將系統效能發揮到極限,本次全新系列的ROG主機板在系統散熱片底下加上了7色LED,玩家能從軟體設定LED色彩與模式,開啟特殊效果後,就能從燈光變化了解處理器溫度,目前在電競市場上,雖然中低價位的電競主機板型號款式逐漸增加,但是ROG系列主機板,持續以不滿足、不安份的態度,將各項遊戲基因的帶入產品,以新技術與新功能滿足遊戲玩家的各項需求,希望享受到ROG強大的遊戲功能,卻受限於空間限制需要小主機板的玩家,ASUS Maximus VIII Gene絕對是電腦平台的不二人選。
-
完美筆電不完美!? Surface Book陸續出現無法開機、螢幕閃爍、驅動程式錯誤等問題
Surface Book自從正式亮相以來,便獲得廣大市場迴響,加上體驗過的外媒幾乎都是給予一致的好評,甚至在體驗文章裡為Surface Book冠上「終極筆電」、「消費者最想要的筆電」與「完美筆電」等稱號,大大增添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。因此當微軟官方預購網站一啟動,搭載Core i7處理器,以及獨立顯示晶片的高階機種,隨即被搶購一空。 不過,隨著Surface Book開始出貨,消費者正式拿到機器開始使用後,卻有越來越多使用者湧入微軟官方論壇發文,表示使用中的Surface Book問題多多。 外媒Forbes引述其中一位使用者Ericpt表示,「我使用Surface Book才4個小時,便遇到以下幾個問題1.鍵盤底座外接Dell 34吋U-Wide螢幕時,螢幕會變黑2到3分鐘,每次持續10秒左右。2.將KEF X300喇叭接在鍵盤底座上時沒有聲音,必須改接到螢幕上的3.5mm埠才會有聲音。3.當開啟一個內嵌很多動畫或影片的網頁時,畫面會整個黑掉,必須手動關掉該網頁才能解決這個問題…等等。」除此之外,另一個科技網站techradar.pro,也蒐集了Surface Book使用者目前反應的常見使用問題,並將其羅列如下: √ 使用一段時間後,會突然當機無法操作,然後跳出「Run32DLL error」的錯誤訊息 √ 螢幕不斷開關的閃爍著,就算重開機也無法解決該問題 √ 將螢幕與鍵盤底座分開時,會跳出「請關閉SearchUI」的提示訊息,但實際上使用者並沒有啟動 √ 滾動螢幕畫面時畫面會出現奇怪色溫,例如從白色變成紫色或黃色色調(請參考下面影片) √ 每10到20分鐘就會隨機出現顯示器驅動程式錯誤訊息 √ 系統升級後便無法啟動 √ 觸控板會隨機凍結,無法使用 √ 平常在播放MPEG時沒有問題,但有時候一接上鍵盤底座後,就會出現decode error的錯誤訊息,然後強制關閉播放器;而這樣的情形重複2到3次後,該檔案便無法播放,直到使用者重新開機為止 同時,也有玩家對Surface Book本身的硬體設計提出懷疑和建議,例如: √ 鍵盤基座上的卡榫沒辦法完全將螢幕鎖住 √ 螢幕與鍵盤基座結合後,容易造成頭重腳輕的狀況,且使用時會明顯感覺螢幕在晃動 √ 沒有環境光源感應器、背光鍵盤,這已經是市售旗艦筆電的基本配備之一 √ 想要擁有更好的效能,可惜沒有導入4核心處理器版本 √ 對轉軸強度的疑問 對於一個剛推出的產品來說,有Bug是很正常的(就像許多果粉會說,要買蘋果硬體產品,最好是選第二代的);尤其Surface Book不僅是微軟自家設計的全新硬體商品,同時搭載的也是新的Windows 10作業系統,因此會出現比較多的問題實在無可厚非,相信以微軟的實力,這些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迎刃而解。接下來真正重要的課題,是該如何將產能開出來,應付即將到來的聖誕節採購季,同時讓Surface Book變得更好。 資料來源:
-
Lenovo 「不停聯想 創意無限」新品上市 現場直擊
近年來,在景氣低迷的PC市場中,Lenovo(聯想)正以一枝獨秀之姿,帶動PC成長動能。不僅銷售成績亮眼,市占率也持續保持市場第一。由於Lenovo的產品線很多,又最近電競產品很夯,因此Lenovo選擇今天(11/3)舉辦發表會,一來先發表了該公司首款電競筆電產品-Ideapad Y700,二來是發表內建投影機的平板產品-Yoga Tab 3 Pro。最後宣告其網路商店正式上線,可以直接在其官方商店下單並做客製化的服務。 Lenovo的三大產品線,大致可以分成一般筆電的IdeaPad系列、變形筆電的Yoga系列、以及二合一(筆電+平板)的Miix系列。這些產品線的後面都以數字來表示產品的等級。例如入門級的100/300系列、主流級的500/700系列、以及高階的700/900系列。透過這樣的分類方式,讓消費者更容易分辨出產品的效能等級。在這次發表會中,有不少搭載Skylake平台的筆電產品,以及新款的平板產品。以下就透過記者會現場,來了解Lenovo的創新基因與各項產品吧! 記者會首先由Lenovo台灣區總經理曾純浩先生上台,簡介該公司的里程碑。像是市占率第一、2015年銷售創佳績、產品榮獲設計大獎、成為百大品牌等榮耀,藉由這些成績來說明Lenovo的獨到之處。 接下來,由Lenovo台灣區資深業務經理李宗幸先生,介紹Lenovo的全新產品系列。以消費性市場而言,Lenovo的三大產品線有IdeaPad系列、Yoga系列、Miix系列。並依照產品等級分別以100/300/500/700/900的方式命名。數字越高代表等級越高。以下就來看看有哪些產品吧! 以上都是Windows 10的相關產品,接下來是Android 5.x (Lollipop)的產品。 (1) (2) (3) (4) (5) (6) (7) (8) (9) (10)
-
中華電信G.fast正式商轉啟用,HiNet光世代FTTB開始供裝電話線500M/250M寬頻上網!
寬頻網路又有重大突破,我們台灣中華電信HiNet,繼引進FTTB,使用ADSL、VDSL、VDSL2技術,引領進入光世代之後,接著開始大量舖設光纖網路,導入FTTH光纖到家,使用EPON、GPON光纖網路,先是實現了300M/100M,再來前幾天推出了更高速的500M/250M、1000M/600M,實現了G速FTTH光纖上網。現在,中華電信G.fast正式商轉啟用,要上300M/100M與500M/250M,不再一定需要FTTH光纖到家,透過FTTB光纖到大樓,使用電話線,G.fast也辦得到。電話線,飆上500M/250M不是夢!在可見的未來,G.fast Bonding推出之後,G速FTTB電話線上網,也將正式實現。 長久以來,寬頻上網,一直卡在最後一哩(Last Mile)的問題,這是指電信業者的電信機房,到用戶家裡、辦公室的末端線路,常常因為房子老舊,電信箱與末端管線卡住,導致很難全面佈建與升級。舊有的銅線線路,被電話業者與有線電視業者所壟斷,新的業者,想要重拉線路,不管使用電話線、同軸電纜或光纖線路,都很難重新佈建。 走電話線的寬頻網路,這是傳統電信業者的線路,被一直要求要網路速度要跑更快,規格不斷一再翻新。一開始是用傳統數據機(Modem)撥接,最後V.90、V.92規格發展到單線56K速率,後來有ISDN,發展到64K、128K。後來,ADSL接手,發展到單線下載12M,到了ADSL2的進化,才發展到了單線下載24M。再來是換成VDSL,發展到單線下載50M,最新也是主流的VDSL2,發展到單線下載100M,實際上的產品,最高單線只能到100M/50M,雙線可以到200M/100M。後來,則是進入了G.fast時代,我們台灣中華民國,中華電信可是全球第一個G.fast正式商轉啟用的電信業者。 走同軸電纜的寬頻網路,這是傳統有線電視業者的線路,也一樣被一直要求要網路速度要跑更快,規格不斷一再翻新。一開始是用MITRE Cablenet技術,發展到307.2K,後來引進IEEE 802.3b技術,發展到10M,接著是Zenith homeworks技術,發展到4M。Cable Modem正式推出的時候,已經開發到了CDLP技術,發展到10M/1.532M,接著就是DOCSIS技術接手,一開始DOCSIS 1.0,發展到42.88M/10.24M,DOCSIS 2.0,發展到42.88M/30.72M,最新的DOCSIS 3.0,則是支援多個傳輸通道,最新的晶片組,做到下載8個通道,上傳4個通道,發展到343.04M/122.8M,實際提供的傳輸速率,可以到300M/100M。最後的DOCSIS 3.1,採用了4096QAM,理論上最高可達10G/1G,但截至目前為止,還沒有這個晶片組推出。 最新,則是G.Fast技術,規格定義在ITU-T G.9700與G.9701,分成了G.fast Phase 1與G.fast Phase 2,後來,Alcatel-Lucent旗下Bell Labs,貝爾實驗室提出XG-FAST與XG-FAST bonding。G.fast與VDSL2不同之處,在使用了更大的頻寬,VDSL2,最高只用到了17MHz、30MHz,G.fast Phase 1用到了106MHz,G.fast Phase 2用到了212MHz。G.fast phase 1,頻寬使用了106MHz,理論值可以在100M內,單線實際上可以放寬到100M~150M,達到500M/200M、500M/250M,G.fast phase 2,頻寬使用了212MHz,理論值可以在70M內,實際上可以放寬到70M~100M,單線達到1000M/250M。 Alcatel-Lucent旗下Bell Labs強化提出XG-FAST,XG-FAST其實是G.fast phase 2的加強,頻寬使用了350MHz,理論值可以在70M內,達到1000M/1000M,XG-FAST bonding頻寬使用了500MHz,理論值可以在30M內,達到10G/1G。目前,這樣的加大頻寬的概念,未被ITU-T認可,也還沒有晶片組業者開發。 G.Fast技術,是在2013年中提出的,ITU-T在2014年4月認可了G.9700規格,2014年12月5日認可了G.9701規格,第一顆G.fast晶片組,則是在2014年11月29日正式亮相,這是Broadcom的解決方案,主要晶片是BCM63138,搭配晶片是BCM65200/900,提供了G.fast phase 1規格,具備106MHz頻寬G.fast調變能力。第一家引進Broadcom的G.fast解決方案業者,則是阿爾卡特-朗訊,推出了推出局端推出Alcatel-Lucent 7368 ISAM,用戶端則有F-240W-A與G-240W-B。F-240W-A對應G.fast與VDSL2,G-240W-B對應G.Pon,兩者都是提供了2.4GHz頻段3x3天線802.11n無線網路,速度可上450Mbps,具備5GHz頻段4x4天線802.11ac無線網路,速度可上1.73Gbps。Alcatel-Lucent 7368 ISAM搭配CPE F-240W-A,理論值可以在100M內,單線實際上可以放寬到100M~150M,達到500M/200M、500M/250M。中華電信成為全球第一家商轉啟用G.fast的電信業者,這次包含100M/100M、300M/100M與500M/250M,現在都可以由G.fast提供電話線寬頻上網。不過,中華電信這邊,由於第一批向阿爾卡特-朗訊這邊,採購的G.fast局端與用戶端設備較少,目前仍在測試,以及小量供裝階段,只有少數地區電信機房,已經開始供裝,要擴及到全台灣電信機房,全面引進G.fast,可能還需要一段導入的時間。 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灘上,江山輩有人才出,一代新人換舊人」,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就連寬頻網路技術也不斷翻新,帶來了更高的網路傳輸速率。以前,要上G速寬頻,非得透過EPON、GPON技術,使用FTTH光纖到家,傳輸速率才可以到1G/1G。直到最近,XG-PON與10G-EPON出來之後,下一代光纖上網直衝10G/10G。現在,G.fast推出,以現有FTTB光纖到大樓,透過短距離的G.fast,目前透過單線電話線,寬頻上網就能供裝到500M/250M。現在,中華電信G.fast正式商轉啟用,要上300M/100M與500M/250M,不再一定需要FTTH光纖到家,透過FTTB光纖到大樓,也辦得到。在可見的未來,G.fast Bonding推出之後,G速FTTB電話線上網,也將正式實現。 →更多的【PCDIY! 網通設備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NAS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辦公室設備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電競部品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數位3C】:
-
Android Wear大顯神通,智慧手錶也能玩「3D」遊戲
Android Wear是Google專為智慧型手錶所打造的作業系統,在小小的螢幕上面可以執行許多應用程式。讓手錶除了可以當做手機的延伸應用之外,亦能當作健康管理,只是當這些Smart Watch在還沒讓大家感到有明顯幫助提升生產力之前,卻有不少玩家開始在Smart Watch跑一些模擬器,甚至桌上型電腦的作業系統、應用程式都可以拿來試跑,透過這樣的方式,來對各位的視力、手指準確力、耐力等做最大的考驗。 自搭載Android Wear的Smart Watch於2014年陸續推出之後,就有不少網路高手們,陸續拿這種超小螢幕的裝置來執行一些重量級的軟體。像是2014年開始,就有人嘗試執行Windows 3.1,接下來就是嘗試執行Windows 95。只是載入的時間…可能連智慧手錶的秒針跑了好幾圈,都還在載入中,看來也是只能拿來炫技,實用價值其實不高!甚至有人將Half-Life (戰慄時空) 移植到智慧手錶上執行,不過這樣可能還沒玩到過關,手錶都快玩到只剩「半條命」了! 當然,拿來執行Windows作業系統已經不稀奇,有高手們嘗試將遊樂器的模擬器移植到Android Wear平台,讓手錶也能玩遊樂器遊戲,包含NES紅白機、Game Boy Color (GBC)、Game Boy Advance (GBA)、Playstation (PS1)等等,現在還有高手順利在智慧手錶上執行Nintendo 64 (N64)、Dreamcast (DC)、Playstation Portable (PSP)、Nintendo DS (NDS)等平台的3D遊戲,而且執行起來還算順暢喔! 當然有人會說,在電池壽命有限的智慧手錶上,執行這類遊戲,不僅載入時間比較久,且很快就沒電,眼睛也傷,手指這樣按也不好控制,還會擋住大部分的螢幕,還沒達到娛樂效果之前,耐心可能就被磨光了!因此,用智慧手錶來執行遊戲,可能就會形成「視力誠可貴,手錶價更高,若以獻技故,兩者皆可拋」的局面。 由於智慧手錶受到Android Wear支援OpenGL ES的緣故,使其可以模擬2000年以後的3D遊戲機,只是流暢度部份,真的暫時不要期望太高。以LG G Watch這支手錶為例,其配備Qualcomm Snapdragon 400 (時脈1.2GHz) CPU、搭配512MB DRAM與4GB儲存空間,在1.65吋IPS LCD (解析度為280x280)上面進行NDS這種雙螢幕的遊戲,可能執行沒多久之後就過熱且沒電了! 當然如果您想要嘗試一下也無妨,只是,配戴在手腕上直接進行遊戲,可能沒多久就會感覺燙燙的!因此不建議戴在手腕上執行這些粗重的模擬器遊戲,以免傷了眼睛,也傷了手上的皮膚,這下就划不來囉! (1) (2) (3) (4)
-
Windows 10「全面啟動」,微軟攜手夥伴共創市場動能 現場直擊
Windows 10自7/29正式上路之後,全世界有192個國家的用戶都能夠透過免費升級的方式,將自己的正版Windows 7/8/8.1升級到Windows 10,讓用戶們可以先感受到Windows 10的魅力。迄今Windows 10已被安裝到1.1億台電腦,為微軟作業系統上市一季內(7/29~10/29)的最好成績,更是當初Windows 7升級數量的3倍多。 反觀在硬體廠商部份,經過了2015 Q3的PC銷量創新低之後,微軟選擇在11月2日舉辦「Windows 10裝置與應用博覽會」,邀請國內各家軟硬體合作夥伴們,一同來為Windows 10的各種硬體裝置與相關應用市場來站台,除了建立穩固的Windows生態圈之外,更期望以Windows 10的UWP來一掃PC市場的低迷氣氛!以便在2015 Q4與接下來的感恩節與耶誕節購物季中,再創PC銷售佳績! 這次微軟召集了其軟硬體合作夥伴們,展示其Windows 10的相關應用產品,包括:菁英高效筆電、二合一與觸控平板、電競機種及IoT物聯網裝置等近40款Windows 10全新裝置與應用服務,加上首度亮相的Windows 10手機也在內,讓其應用不只侷限在消費性產品應用端,更深入到企業、工廠、醫療、開發者等行業,可說是各種產業都一網打盡。 在記者會現場,微軟除了公佈其Windows 10的各項亮麗數據外,並講解其產品的主要特色,同時邀請各合作夥伴上台介紹各自的最新產品。以下就透過記者會現場紀實,來了解搭配Windows 10的產品有哪些。 除了展示微軟自家的Surface相關平板電腦之外,這次微軟的合作夥伴們也展示了各項產品,分別介紹如下: (1) Acer (宏碁) Aspire R13:在絕品工藝與靈活創意之間優雅切換。獨家Ezel Aero Hinge軸承設計,可靈活轉換成筆電、平板、帳篷等6種使用模式。採用康寧抗污抗刮強化玻璃上蓋,與觸控螢幕一體成型,耐用與輕薄美感兼具。頂規絕品科技,支援Thunderbolt 3與MU-MIMO雙天線,平行高速傳輸。Acer Aspire R13以完美硬體設計,結合Windows 10軟體,未來還將推出更多兼具風格與創意的Windows 10產品,帶給消費者無比驚喜。 (2) Asus (華碩) ZenBook UX305:極致效能輕薄機身、淋漓演繹「力‧美‧型」行動工作哲學。極致輕薄厚度僅 14.9mm,重量僅 1.3kg。極致驚豔的畫質 3200 x 1800 QHD超高解晰度及頂級 IPS 面板。搭載 Intel® Core™ i7 處理器,長達10小時續航力。外觀華美出眾的ZenBook™ UX305,搭載Windows 10作業系統,採用全鋁合金打造,機身厚僅1.49公分、輕1.3公斤,是數位行動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超完美夥伴。 (3) Dell (戴爾) XPS 13:全球最小13吋筆電-擺脫框架束縛,寬廣畫面任您暢遊。小巧的筆記型電腦,超大的螢幕:全球第一款採用無極限顯示技術(Infinity Display)、11吋筆電腦卻具備13吋螢幕。史上最薄的筆記型電腦邊框:邊框只有5.2公釐厚、面積不到螢幕總面積的2%。纖薄外型:厚度僅9到15公釐,輕巧便於攜帶,高雅品味兼具。Dell XPS 13全球最小13吋筆電,創新無極限顯示技術擺脫框架束縛,寬廣畫面任您暢遊。 (4) Genuine (捷元) Grace 10 Light:超萌吸睛,精彩隨我,打造最完美的2in1行動裝置。專屬主題桌布、皮套式支架鍵盤保護套。捷元「Grace 10 Light」2 in 1平板電腦,外表擁有超人氣偶像Hello Kitty超萌加持,搭載史上最強平版作業系統Windows 10,聯手為2 in 1平板電腦寫下全新完美定義。 (5) Getac(神基) RX10H:纖薄二合一醫療平板、實現智慧醫療。品質卓越的輕薄設計: 重量僅1.2公斤, 厚度僅18.8公釐, 10.1吋Full HD LumiBond 2.0顯示器, 搭配Getac日光下可讀技術與電容式觸控螢幕, 易於清潔的抗菌表面, 並符合EN/IEC 60601-1規範。Getac RX10H 二合一醫療平板,輕薄抗菌,多重資安防護,全面保障病患隱私,搭載Windows 10,高效作業,實現智慧醫療。 (6) GIGABYTE (技嘉) AORUS X3 Plus v5:全球最強悍13吋輕薄電競筆電。輕薄:1.8kg / 22.9 mm、高效能:GTX 970M 高階獨顯、一鍵致勝:個人化獨立巨集鍵。AORUS X3 Plus-輕薄機身採用GTX 970M頂規獨顯與專業電競鍵盤的獨特巨集鍵功能,全球最強悍搭載Windows10的13.9吋輕薄電競筆電。 (7) HP (惠普) ENVY13-d016TU:聰明工作、極羨享樂。金屬機身,極致輕薄,QHD + (3200 X 1800) 高解析度、Bang & Olufsen音效,美聲享受。 (8) Lenovo (聯想) Miix 700:頂尖效能、隨觸享樂新體驗。採用最新第六代 Intel Core m7 處理器,搭配專屬摺疊鍵盤以及雙錶鏈式轉軸設計,在多種使用模式下都能輕鬆順手的操作。Lenovo Miix 700 獲得IFA最佳平板電腦獎,時尚外型具有平板、筆電多工模式,搭配第6代Intel處理器,Windows 10作業系統以及配備優異舒適度的藍芽鍵盤,讓你輕鬆盡享工作娛樂一把罩。 (9) MSI (微星) GS40 Phantom:精品工藝蘊藏不凡規格,輕薄高效全新定義。MSI GS40 Phantom電競筆電擁有輕薄質感外觀,外蓋採用鑽石切割的線條設計,14吋的機身只有1.6公斤,展現極致優雅與品味。GS40搭載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10,輕薄機身卻蘊藏著不妥協的高效規格與技術,是玩家輕鬆攜帶的首選。MSI GS40 Phantom輕薄電競搭載最新作業系統Windows 10,輕薄機身卻蘊藏著不妥協的高效規格與技術,體驗完整遊戲特效! (10) Synnex Lemel (聯強) 智慧電腦棒:視界因 LEMEL智慧電腦棒而改變。聯強Lemel 智慧電腦棒至尊版,搭載最新的Windows 10作業系統,內建更強大的英特爾四核心處理器並整合了輕鬆連網、無線遙控、家用雲端、遠端分享、安全監控五大功能, 搭配任何HDMI顯示器隨插即用。聯強Lemel智慧電腦棒是最MINI但效能強大的Windows 10個人電腦。 (11) TOSHIBA (新禾) PORTÉGÉ Z20t-B:二合一筆電/平板分離式設計。鍵盤底座含完整端RGB/HDMI/RJ-45/第二顆電池 17小時續航力,Wacom 2048階繪圖面板電子筆 (1) Intel (英特爾) 第6代 Intel Core處理器:史上最強處理器。第 6 代 Intel Core處理器具備多種進階功能,可提高生產力、實現栩栩如生的 3D 遊戲體驗,並讓您盡情揮灑精彩創意,為您開啟無限可能。體驗Intel技術擁有瞬間喚醒等功能和更快的資料傳輸速率,您就能更從容地學習、創作、工作及玩樂。高達1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,在外行動一整天都不需要充電。高解析度的視覺顯示、更快的畫面播放速率,以及 Ultra HD 4K 多媒體體驗。採用Intel技術的Windows 10個人電腦提供更順暢的多工能力、更快的開機速度及更出色的管理工具。 (1) Aidmics (億觀生技) uHandy 行動顯微鏡:行動裝置一秒變身高解析生物顯微鏡。材質為鋁合金(65g),解析度最高可達1微米 (視不同裝置而定),放大倍率為90~350倍(Surface 3)、視野範圍為1mm直徑圓形範圍。產品特色是顯微影像唾手可得、數位筆記即時分享、精準還原真實比例。 (2) CHOCOLABS (歐酷網路) 追劇瘋CHOCO TV:劇迷的口袋指南。合法授權,可安心免費下載。追劇隨想隨看、一手掌握。追劇瘋 CHOCO TV 是一個充滿溫度的戲劇 App,又稱「劇迷的口袋指南」。和以往影音平台不同,除了正片觀看,還有戲劇資訊及週邊。整合最齊全戲劇週邊。致力打造讓使用者安心收看、方便瀏覽且開心互動的完美體驗。 (1) Advantech (研華) TREK-570 車載終端機 & TREK-303RH 觸控顯示器:整合微軟 Windows 10 IOT 和 Azure 的創新車隊管理物聯網解決方案。後者為7吋車規等級觸控螢幕,解析度800x480,採用Intel Atom E3826(雙核心1.46 GHz)處理器。支援即時後照鏡偵測、內建GNSS、WLAN、藍牙、WWAN (雙SIM卡)等無線模組、支援可組態之汽車診斷協定如CAN(J1939, OBD-II/ISO 15765)與J1708(J1587)、提供同時給駕駛與副駕的雙獨立顯示/語音輸出之IVI與數位看板、軍規級防撞/防震(MIL-STD-810G & 5M3)與可耐-30°C至+70° C的寬溫環境。 (2) NEXCOM (新漢) NISE 50:採無風扇平台,完美的IoT通訊轉換設備,打造工業4.0智慧植物工廠。預載Windows 10 IoT Core作業系統,開發快速。內建各式工業介面:Modbus/FieldBus & Alljoyn,工廠資訊最完整。雲端:新漢IOT Studio與Azure Machine Learning,智慧預測有邏輯。 (3) USI (環鴻) EDA-8909智慧型手機:外在輕薄時尚,內在創新實用。4吋螢幕、採高通MSM8909處理器、1GB RAM/8GB Flash儲存空間。搭載微軟新一代 Windows 10 IoT Mobile作業系統、採強固型系統設計, 防水耐摔, 適合各種企業級生產力應用。支援各種先進Wireless標準:WiFi, Bluetooth, LTE。 (1) Wacom (和冠) Cintiq Companion 2:行動創作專業繪圖平板電腦。採13吋螢幕、解析度2560x1440,搭載Intel Core i7處理器、16GB DDR3/512GB SSD記憶儲存空間。產品特色是:隨時隨地進入完整創作流程、可自訂快速鍵設定捷徑、可獨立使用或連接至PC或 Mac。 (2) XYZprinting (三緯) da Vinci Jr. 1.0w (3D列表機):創意飛揚,隨心所印! 讓Jr 妝點你的世界。採FFF/熱熔解積層法(Fused Filament Fabrication)列印技術,成型尺寸為15x15x15cm、列印解析度100 - 400 microns、噴頭直徑0.4mm、線材直徑1.75mm,支援USB 2.0 / SD card / WiFi等連線方式,可搭配XYZware 或 Microsoft 3D Builder軟體。支援.stl , XYZ Format(.3w)等檔案格式。具有以下特色:創意應用,全新3D Builder搭配體驗。搭配新世代3D應用軟體,優化檔案切層效果,豐富作品細緻質感。直覺方便,聰明操作。簡單的噴頭快拆設計、簡易線材安裝與更換,自動進料、偵測校正程序、簡化。立體成型步驟,讓3D列印方便簡易。安心家園 綠印成型。使用PLA環保線材與降造再升級。綠色概念經濟省電。封閉式列印環境與不加熱平臺設計,讓每個人在生活與學習中,都能安全享受3D列印應用樂趣。 為了推動台灣市場超過700萬舊機的換機動能,微軟這次祭出舊換新現金回饋方案,最高可以獲得最高5000元的現金回饋獎勵。 (1) 新電腦購買價:NT$ 28,500以上 可折抵:NT$5,000 (2) 新電腦購買價:NT$19,000~NT$ 28,499 可折抵:NT$3,000 (3) 新電腦購買價:NT$12,500~NT$18,999 可折抵:NT$2,000 活動時間自即日起至2015年11月15日止。 有關「舊機換新機」活動,請參考: 此外,由於Windows 10上市後1年內都可以享有免費升級服務。而微軟為鼓勵尚未升級的民眾趕快升級外,即日起至12月21日止,也可以到「古機鑑定師」網站評估手邊的裝置是要留舊機升級、或是更換新機。而在活動期間購機,便有機會抱回「十分精彩Windows大賞獎」:膠囊咖啡機、冷暖氣流倍增器、音波淨膚儀、職棒明星簽名球、以及多款平板電腦等好禮。 有關「古機鑑定師」活動,請參考: →更多的【PCDIY! Windows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八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軟體玩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玩家話題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開箱文】:
-
Google計畫於2017年將Android與 Chrome OS整合為一
Google的Android作業系統來說,其發展已經非常定調了!市占率也高,但再看Chrome OS部份,其表現就沒那麼的搶眼。雖說目前有不少Chromebook正在銷售中,只是Chrome OS原先就是定位成「雲端OS」,許多應用都是透過Web App來達成,但要做到更深層的應用,難免功能有限… 當桌上型作業系統(Desktop OS)與行動作業系統(Mobile OS)從分歧走向一致化設計以成趨勢,加上其他兩大陣營也開始做統一設計化,像是微軟開始將其平台收斂,以一個Windows 10來做為其唯一視窗平台(UWP, 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)。而蘋果更是iOS與OS X的圖像越來越趨向一致,程式設計也單一化之下。Google的Android和Chrome OS,看來似乎有點背道而馳… 其實Android也適合筆電環境,可以用鍵盤滑鼠輸入,也有不少對應的生產力工具(如Office),只是透過Android平台使用生產力工具並非很順手,因為都是全螢幕而沒有視窗的顯示方式。至於Chrome OS適合筆電或桌上型環境,可開多層視窗,生產力工具使用上也方便,但其娛樂應用卻不如Android。這樣的現象一直存在,而且可怕的,是Chrome OS的App Store根本沒有商機,對於想要開發Chrome OS App的程式開發者根本沒有吸引力,使得其Chrome OS一直感覺像是教育或科學應用上還有機會,但想強推給商用與消費市場,就不如Android那樣的好推廣! Chrome OS採用Web App(HTML5)的架構,而Android則是以Java架構為基礎。對於開發者而言,開發兩套是很麻煩的事情。不如微軟和蘋果的單一開發平台那樣單純。Google其實也知道他們現在的狀況,因此早在Chrome OS裡面,加入了一個ARC Welder的延伸套件,讓Chrome OS與Chrome瀏覽器可以執行Android的APK應用程式。從此可看出Google其實有計劃將整合Chrome OS與Android的應用程式能夠互通,只是,以目前程式開發者來說,寧可選擇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,因為至少還有商機(例如Play Store購買下載,以及In-App Purchase功能)。這個部份Chrome OS還沒有或不夠完整,加上Chromebook的銷售量遠低於Android手機的銷售量,使得程式開發者對於開發Chrome OS的應用程式興趣缺缺。這也導致了Google Chrome OS的開發進度上非常緩慢。 據外電表示,Google計畫將把自家兩大OS (即Android和Chrome OS)整合成全新的作業系統,預計在2017年推出。並將優先於2016年對外展示預覽版本。至於目前Chromebook仍會繼續銷售,但未來可能會有個新的名字。該公司會將Chrome這個名字定位在瀏覽器。 這點確實可性度很高,因為從上個月Google發表了Pixel C,其改採用Android 6.0 (Marshmallow)作業系統,就可以看出端倪。若從Android的發展史來看,當Android越來越成熟,自3.0版本將UI統一,並於4.0版順利從手機跨入平板市場,並於4.4版推出Android Wear延伸至穿戴式市場,且生態圈的建立也非常穩固。目前Google的Android在行動市場的佔有率超過8成以上。 反觀PC市場,Google一直是以Chrome OS來披掛上陣,其推出的Chromebook、Chromebox,甚至Chromebit、Chromebase等產品,皆以低規硬體為主,雖說也有高規的產品,但就如前面所言,其應用軟體太少,加上其生態圈又非常的薄弱,以及幾乎Chrome OS的功能Chrome瀏覽器都能包辦,使其相關產品在PC腦市場市占率低於3%,再這樣下去,將有可能造成Google在PC市場無法突破的窘境! 以當今一雲多螢的科技生活下,人們應當脫離不了至少一台PC(做高階運算)與一支智慧手機(做行動運算)的互相搭配,接著延伸出其他IoT物聯網的應用。對Google來說,Android從行動市場出發,在手機與平板都有不錯的佳績,為了延伸其戰場,Android現在也是穿戴式OS,在PC也可以使用。而許多電視盒也紛紛採用Android平台,讓Android的魅力延伸至電視的客廳市場。可說是,以Android為主的單一OS,正蔓延至各數位家電蔓延中。 至於以PC為主的產品,未來筆電產品將以二合一為主,也又是筆電+平板的應用。微軟的Windows 10平台早已適合這樣的產品,而Google暫時還沒有這樣的產品,只能優先以Android或Chrome OS來代打。不過,等未來Google所建構出來的全新OS,整合了Android在娛樂應用上的優點,加上Chrome OS在網路與生產力應用上的優勢,也許將有機會正式與微軟的Windows 10做對決。至於既有的Chrome OS部份,Google仍會持續提供與維護其Project,讓有需要以Chrome OS來開發產品的電腦業者繼續使用。 屆時,Google的全新OS會長得如何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! (1) (2) (3) (4)
-
HGST Ultrastar 7K6000 6TB實測開箱,企業級硬碟機中的資優生!
HGST所送測的這款6TB硬碟是屬於Ultrastar 7K6000系列的產品,定位為企業級硬碟。所謂的企業級硬碟,主要就是針對硬碟的可靠度與耐用性做加強,可提供企業更穩定、耐用的儲存解決方案。個人用戶當然也可以使用企業級硬碟,只是企業級硬碟的價格會比一般消費型硬碟高,只要口袋夠深,如果想要保存珍貴的資料,就可以考慮選購。 有別於採用氦氣填充技術的He8系列硬碟,HGST Ultrastar 7K6000系列硬碟是傳統空氣式硬碟,單碟容量最高可達到1.2TB,搭配五個碟片,最大硬碟容量為6TB。在硬碟介面上則有SATA 6Gb/s與SAS 12Gb/s兩種介面,容量則有2TB、4TB、5TB、6TB,針對企業用戶,除了4K磁區大小的產品外,還另外提供512n 磁區大小的 2TB與4TB硬碟。此系列硬碟可提供企業大容量的儲存解決方案,並且具備優異耗電量表現,每GB耗電瓦數為與舊系列硬碟相比,容量多出50%,耗電卻減少33%,達到每TB耗電1.2W/TB,每GB耗電0.0012W的水準。這次送測的則是SATA 6GB/s介面,容量6TB的產品,型號為HUS726060ALN610,詳細規格請見表格。 HGST Ultrastar 7K6000 6TB為企業級硬碟,因此原本設定就是24小時全年無休使用,根據HGST規格表公布資訊,平均故障時間(MTBF)為200萬小時,載入/載出循環次數可達60萬次,年故障率更只有0.44%。一般消費型硬碟的平均故障時間(MTBF)都在100萬小時以下,載入/載出循環次數約為30萬次,由此便可看出這款硬碟的使用壽命確實比較好,也難怪HGST敢提供5年保固期的服務。 編輯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 V6.3.0、HD Tune V5.5.0檢測這顆硬碟的規格資訊。 這顆硬碟的型號為HUS726060ALN610,容量為6001.1GB,韌體版本AGPGNT7J0,緩衝區大小未偵測到,官方規格表標示為128MB。硬碟轉速偵測為7200 RPM,傳輸模式為SATA 6Gb/s,支援S.M.A.R.T.,APM,NCQ功能。 硬碟容量標示為6TB,HD Tune偵測為6001.2GB,實際可用空間為5589.0GB,實際容量為5723036MB,格式化之後可用5716633MB。 為了瞭解這款硬碟效能,編輯使用CrystalDiskMark、HD Tune來進行測試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7-6600K @ 3.5 GHz/3.9GHz (Turbo) 主機板:ASUS MAXIMUS VIII Extreme (BIOS:0210,08/17/2015) 記憶體:ADATA XPG Z1 DDR4-2133 @ 1066MHz 16GB (8GB×2) 顯示卡:MSI GTX 950 GAMING 2G SSD:OCZ TRION 100 960GB(系統) 電源供應器:ENERMAX Platimax 1350W 在標準測試,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:229.1MB/Sec,寫入速度:223.6MB/Sec。從測試結果對比廠商標示的227MB/s,實測出的速度與標示規格差不多。馬達轉速7200轉與緩衝區128MB的設計,搭配單碟1.2TB的大容量,讓這款硬碟的效能表現非常優異。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,讀取速度:平均值177.3MB/Sec,寫入速度:平均值176.6MB/Sec。檔案效能測試選單裡面,使用500MB的小檔案來測試速度,結果顯示讀取速度:維持在220MB/Sec左右,寫入速度:維持在229MB/Sec左右。隨機存取選單成績則可看出,對於小檔案的傳輸表現,寫入速度比讀取速度還要快得多。額外測試選單裡面,讀取速度與寫入速度也表現不錯,大部分都維持在200MB/s左右的水準。 雖著單碟磁錄密度提升,以及高轉速、大容量緩衝區加持,傳統硬碟機的最高讀寫速度已經可以達到200MB以上,雖然還是比不上SSD,但是傳統硬碟機具備更優惠的價格/容量比,在耐用度上也比SSD好,因此無論是企業或個人,即便有使用SSD,還是得搭配使用傳統硬碟機來儲存重要資料。HGST Ultrastar 7K6000 6TB能提供高效能與大容量、高可靠度的儲存解決方案,對企業或口袋較深的個人用戶來說,是很不錯的選擇。 廠商名稱:HGST - 新加坡商昱科環球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 技術支援:0080-165-1647 →更多的【PCDIY! HDD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SSD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行動儲存】:
-
可播4K與玩遊戲的MagicStick電腦棒!現正募資中
電視棒(TV Stick)或電腦棒(Compute Stick)產品,以往都被視為硬體規格一般,大多只能用來為影音播放器的用途。不過現在有一家公司推出了MagicStick “魔力棒”,可能讓玩家們對這類產品改觀! 這款電腦棒跟其他競爭者產品的大小與外型差不多,但其內裝可是非常高檔。可以支援4K影音串流,還可以玩3D遊戲。最重要的是同時預載Windows 10和Android作業系統。一棒兩吃。目前此MagicStick電腦棒正在Indiegogo群眾募資網站集資中,將於2015年12月交貨! MagicStick公司表示,推出一款類似隨身碟大小的迷你電腦想法,早在2010年11月就醞釀出來了。由於當時面臨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,直到2011年6月才推出以ARM為主的低瓦電腦,並於2012年首度展示。隨後以此概念,於2013年5月推出Intel Atom (Bay Trail)的迷你電腦,內建Windows 8作業系統。隨後更在2014年10月推出可以直接插入HDMI電視的電腦棒。只是他們對於Bay Trail的處理器效能並不是很滿意,因此在2015年2月重新設計外型,成為如照片所看到的樣子,直到8月收到來自Intel的Cherry Trail平台開發板之後,馬上套用於該公司最新的MagicStick,於是在9月發動了這次的募資,讓大家可以用各種超早鳥的優惠來買到強悍效能的電腦棒! MagicStick “魔力棒”目前有兩種規格,分成MagicStick One和MagicStick Wave兩款,各別主打入門與高效能市場。其內建的如HDMI 2.0、USB 3.0、USB 3.1 Type-C、802.11ac 2x MIMO等規格,可說是當今最新的規格。請看規格細節如下: 先來看看MagicStick的規格: ●處理器:Intel Atom x5-Z8300 (Cherry Trail 14nm, 四核, 2M快取),時脈達1.83GHz ●繪圖核心:內建於處理器內的Intel HD Graphics,12個執行單元,時脈高達500MHz,支援DirectX 11.1/12、OpenGL 4.2、OpenCL 1.2、OpenGL ES 3.0、H.264、HEVC(解碼)、VP8等等 ●儲存空間:eMMC 5.1規格快閃記憶體32GB (可擴充至64GB) ●記憶體:DDR3L記憶體2GB (可擴充至4GB) ●影音輸出:HDMI 2.0 (4K),支援Wi-Fi無線視訊(Airplay和Miracast相容) ●無線網路:Wi-Fi 802.11b/g/n,速度達300Mbps,內建10 dBi高增益值天線;藍牙4.1 ●周邊埠:1組USB 3.1 (USB Type-C介面)、2組USB 3.0 ●擴充卡:microSD (支援高達128GB) ●預載作業系統:Windows 10 (試用版) + Android 5.0 (與Linux相容) ●電力需求:只須5W的電(透過microUSB) ●其他:具備儲存模式開關可當作純隨身碟使用;另有IoT (物聯網)應用概念,搭配MagicStick手機 App可以遙控開關機、開關Wi-Fi等。 ●處理器:Intel Atom x5-Z8700 (Cherry Trail 14nm, 四核, 2M快取),時脈達2.4GHz ●繪圖核心:內建於處理器內的Intel HD Graphics,16個執行單元,時脈高達600MHz,支援DirectX 11.1/12、OpenGL 4.2、OpenCL 1.2、OpenGL ES 3.0、H.264、HEVC(解碼)、VP8等等 ●儲存空間:eMMC 5.1規格快閃記憶體64GB ●記憶體:DDR3L記憶體8GB (雙通道) ●影音輸出:HDMI 2.0 (4K),支援Wi-Fi視訊輸出(Airplay和Miracast相容) ●網路連線:Wi-Fi 802.11b/g/n/ac,2x2 MIMO,N300+AC837=AC1200,內建10 dBi高增益值天線 ●周邊埠:1組USB 3.1 (USB Type-C介面)、2組USB 3.0 ●擴充卡:microSD (支援高達128GB) ●預載作業系統:Windows 10、Android (與Linux相容) ●電力需求:只須5W的電(透過USB) ●其他:具備儲存模式開關可當作純隨身碟使用;另有IoT (物聯網)應用概念,搭配MagicStick手機 App可以遙控開關機、開關Wi-Fi等。 由於要在這支小小的電腦棒空間內,塞入非常高檔的規格,可說是難度頗高。 MagicStick以先前的開發技術與設計經驗,將8GB的RAM,以及64GB eMMC+128GB的microSD的總儲存空間做進去,同時具備AC1200的Wi-Fi規格,搭配10dBi的高增益值天線,再加上USB 3.0兩組與USB 3.1 (Type-C)的周邊也加進來湊「熱」鬧,代表著在散熱機制上要下不少的工夫。 以MagicStick這樣的電腦棒產品而言,採用被動式散熱設計,無風扇,因此無噪音!而插在大電視後面的HDMI埠,由於電視本身也會產生廢熱,因此對於要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,要達到如此高的效能,又不能因為熱當!可說是難上加難。MagicStick表示其產品設計在65~70°C的環境下持續運作是安全的,故不需要配置散熱風扇。 此外,MagicStick具備「電腦模式」與「儲存模式」開關,切到後者即可當成一般隨身碟使用。另外MagicStick強調其具有IoT概念的設計。搭配其手機App,可以讓你透過手機來對MagicStick做開關機的動作,也可以開關Wi-Fi,並可以將資料從手機和MagicStick之間做傳輸,不用再連線傳輸。甚至還可以設定好特定時間要載入哪個OS,非常方便。 其開機速度部份,進入Windows 10只要7秒,可能比你我桌上型電腦還快。此外,在軟體應用部份,除了文書應用之外,MagicStick播放4K影片串流有沒問題!執行像是Photoshop、Coral Draw等繪圖軟體做一些輕量或中量應用也OK!至於遊戲方面,MagicStick也表示執行一些重度繪圖的遊戲是沒問題。 除了Windows 10部份,MagicStick還搭載Android 5.0 (Lollipop),亦可以透過手機直接來遙控操作,就算不接鍵盤或滑鼠也能使用。此外MagicStick表示亦可搭配你喜歡的Linux版本。 整體而言,MagicStick的效能跟中階桌上型電腦的等級相當,又可以當作Android電視棒使用,一棒兩吃。目前MagicStick募資計畫已經達標,將於11月10日截止。有需要的人,可以趕快去他們的募資網站去支持一下喔! (1) (2) (3) (4) (5) (6)
-
AirConsole瀏覽器遊戲平台,你的手機就是控制器
如果你想要在任何可以打開瀏覽器的裝置上,小玩一下遊戲,甚至可以2~8人同時對戰,那你會準備遙控器、鍵盤、滑鼠、還是搖桿呢? 答案是,都不用!只要你拿出你的智慧型手機就可以了! 由瑞士新創公司N-Dream AG所推出的AirConsole平台,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下所設計出來的全新操控平台。其瀏覽器遊戲平台,以「你的瀏覽器就是遊戲機,你的智慧型手機就是控制器」為訴求。透過大螢幕的筆電、智慧電視、平板的瀏覽器來顯示畫面,然後透過你的手機來控制遊戲。不用下載任何東西,即可馬上娛樂!這點子還不錯吧! 要玩的時候,只要將大螢幕裝置上打開瀏覽器,進入 www.airconsole.com 網站,然後點選畫面上的「開機」鈕,接著瀏覽器就會出現一組5或6位數的配對號碼,此時只要再拿出你的任何智慧型手機(iOS/Android/Windows Mobile/BlackBerry等都可以),不侷限於要同一個Wi-Fi區網內,只要能上網(3G/4G/藍牙)就行,同樣只要打開手機的瀏覽器,輸入上面的網址,就可選擇是要否登入Facebook帳號或以Guest帳號來玩。然後將畫面上配對號碼輸入之後,這樣就可以當作控制器來使用了。 在AirConsole平台中,有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,也有不同的控制方式,當你選擇機智問答遊戲時,你的手機按鈕配置就會變成A/B/C/D。當你選擇動作遊戲時,你的手機按鈕配置就變成上下左右與AB。而大互鬥遊戲,當被敵人敲昏時也可以透過搖晃手機來搖醒遊戲主角。也就是說,不同遊戲會有不同按鈕與互動方式,讓玩家可以用最熟悉的手機操作方法,上網玩各種遊戲。 也由於透過智慧型手機來當控制器,因此兩個人要同時遊戲的話,只要各別配對好各自的手機,即可同時娛樂。不僅本地的玩家可以加入,與家人同樂。或者網路上其他玩家也可以加入,變成多人網路遊戲。例如機制遊戲的搶答,手機除了可以顯示按鈕配置或答案,同時也是第二螢幕,讓玩家能與手機/電視互動。此外,N-Dream也提供AirConsole的App,可以直接下載來使用,效果會比Web瀏覽器還好。 由於AirConsole是透過與手機在網路的配對方式來控制,因此對於動作遊戲必須即時反應的需求來說,相信一定是會由延遲的。該公司表示使用Android的體驗會比iPhone好。因為支援WebRTC的裝置,延遲大概介於1至10微秒(ms),而不支援WebRTC的裝置(意指iOS裝置)延遲大約在40至120微秒(ms)。總之,若是玩那些非即時動作類的Casual遊戲來說(例如牌棋類),不管用哪種裝置都有不錯的娛樂體驗! 目前AirConsole平台才剛開始沒多久。裡面的遊戲還不多,只有7套遊戲,和一組NES(任天堂紅白機)模擬器,該NES模擬器內有11套遊戲,並可將自己的.NES遊戲拖曳進去,來玩自己的NES遊戲。總之,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遊戲相繼加入,讓這個平台的可玩性更高。有興趣玩玩看嗎?現在就可以上AirConsole去一探究竟了! (1) (2) (3) (4) (5) (6)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「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」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